我国有很悠久的吃大闸蟹的历史,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雅士对大闸蟹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,了解这些看法,我们才知道古人对大闸蟹有多么的了解,有些看法也使我们目瞪口呆,下面瑞王水产阳澄湖大闸蟹的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。
李白的一首《月下独酌》就道出了对大闸蟹的“蟹鳌即金液,糟秋是蓬莱,且须饮美酒,乘月醉高台”。如今盛世,吃蟹、品菊、饮酒,不只是文人的享受了,已成为寻常百姓家追求的生活品位。又到金秋蟹肥时,何不趁兴趁时美味一番。
白居易诗云“陆珍熊掌烂,海味蟹螯咸”,大闸蟹号称天下河鲜之首,古人论诗讲求“味外之味”,而品味一番大闸蟹的味外之味是“阳澄湖蟹文化节”的应有之义,就让我们像李白一样“对兹佳品酬佳节”地歌之咏之,敞开人文的怀抱、舒展思想的翅膀,在历史的天空下对大闸蟹作一番巡礼吧!
东坡肉的苏东坡也是一位吃大闸蟹的美食家,他曾经以《丁公默送蝤蛑》这首绝唱换取了朋友两对大闸蟹。后来他还写了不少咏蟹的诗,记录了当时吃蟹的方式和气氛。陆游和苏东坡一样也是爱蟹一族,“有口但可读《离骚》,有手但可持蟹螯”就记载了他吃大闸蟹的经历。捧一本书,再吃大闸蟹,才能算是一桩雅事。
“不识庐山辜负目,不食螃蟹辜负腹。”这是宋朝诗人苏轼对与螃蟹美味的肯定。
傅肱还留下了专著《蟹谱》,还有把12种常见的蟹画成“科学挂图”的吕亢。还有收集了100多种蟹标本的负簏道人,他是中国第一位河蟹类型的研究者。
曹雪芹的名蓍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八回中的螃蟹咏,更为世人所称道。
大闸蟹味美、大闸蟹味鲜――因其味美,光绪帝也赞不绝口;因其味鲜,使老子顿悟非常之道――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――克林顿在北大演讲时就引用过这句话
齐白石和李苦禅两位大画家,对螃蟹的形态观察入微,泼墨即成,创作出了一幅幅神形兼备的螃蟹图。昆山市文化局长著名指画美术家顾鹤冲,以指蘸墨在宣纸上画出阳澄湖蟹图,无不栩栩如生列为珍品。
清代还有诗人学者写下了《食蟹歌》,把渴求食到阳澄湖蟹的馋相和食蟹时的兴致,描写得淋漓尽致生动逼真,读来令人拍案叫绝。清代孙晋灏《食蟹》诗云:“荒蒲飒飒绕渔舍,西风昨夜清霜严。一星远火照秋水,郭索数辈行监馋。浪岂博带纷出簖,厥名则异实则咸。往常但侈鱼肉味,尖团嗜好殊酸咸。朵颐翠釜灶觚立,老饕口腹真食馋。金膏浓腻一筐足,玉脂滑润双螯缄。分擘肌理片条缕,攘擎那恤污衣衫。脐防性冷医戒勿噬,譬如萧艾终当芟。森森做坐销戈戟气,积甲熊耳何山岩。面目奇丑固骇示,《尔雅》有释宜开函。以 毛貌取物失诸蟹,岂知内蕴非同凡。九雌十雄语可谱,从此乐得深杯衔。豪情未减毕吏部,酒泉之郡谁为监。”
通过了解古人对大闸蟹的看法,我们能够更加的了解了大闸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。